首页 公益项目 行业要闻 热点关注 公益慈善 消费者讲坛 行业研究 人物专访 品牌报道 科技创新 会员天地 应急供水 公共直饮水
官方消息 行业标准化 职业培训 展会信息 法律法规 广告联播 行业视频 银杏界评论 自主推广
关 键 字    
  会 员 登 录
 本 站 公 告
   公益项目 更多>>
   官方消息 更多>>
   下载申请表格
 
 涉水卫生许可申请表
   官方网站连接 更多>>
  您的位置:首页 >> 人物专访
   发布人:华辰成 编辑:华辰成 来源: 作者:责任编辑: 梦炫   发布时间: 2011-01-11   浏览人数:    评论:
专访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领导小组组长徐匡迪院士

 中国环境问题面临形势严峻 须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2011年元旦前夕,历时三年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圆满完成。这项由中国工程院、环境保护部共同组织的重大研究项目取得哪些成果?记者就此专访了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领导小组组长徐匡迪院士。

记者:环境宏观战略研究顺利完成各项研究任务,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开展这项重大研究的背景。

徐匡迪: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是在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日益尖锐,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重要转型时期的历史背景下,经国务院批准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研究于2007年5月正式启动。

我国环境问题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它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科技、国际等息息相关,环境问题的成因非常复杂,且多因素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因此,解决我国环境问题就事论事是行不通的,必须从宏观和战略层面加强研究。长期的环保实践也表明,要最终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把环境目标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各项政策有机地协调统一起来,必须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环境恶化的趋势。

为此,2007年初,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提出开展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的设想,并组织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的部分院士进行座谈,讨论开展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专家们认为,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为破解环境保护的难点问题指明了方向,也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为组织环境宏观战略研究的时机已经成熟,各方面的条件已经具备。报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后,正式启动。

记者: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历时三年,由中国工程院和环境保护部牵头共同组织。请您介绍一下战略研究组织实施的情况。

徐匡迪: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学科的高层次、综合性、系统性研究,从国家宏观战略层面出发而不是部门角度,为党和国家在环境与发展领域的重大决策提供支持。为保证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专家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项目领导小组由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以及国务院17个部门组成,由我和环境保护部周生贤部长等分别担任领导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沈国舫等四位院士组成专家领导小组。建立了4大课题组和29个专题组,确定了课题组长全面指导、专题责任专家组织保证、首席专家业务负责相结合、多部门联合研究的责任制度。本着“以省为主,自愿申报,统一组织,跟踪指导,适当支持”的原则,启动了江苏、重庆、新疆等七个省(区、市)地方环境战略研究。

战略研究吸纳了数百位高水平的专家参加,其中有两院院士50多位。课题组、专题组突破专业界限,积极吸纳环境、经济、社会、法律、贸易、技术和外交等多领域的专家参与研究。大家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投入研究,努力使研究体现宏观性、战略性和高水平、高质量。

三年来,环境宏观战略研究项目组按照“总结过去、指导现在、谋划未来”的总体要求,研究重大问题,推进研究工作开展。项目各课题组和专题组分别组织了一系列的调研、研讨与座谈,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组织召开各类会议数十次,对研究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性问题反复推敲、讨论,最后形成了相应的专题研究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

从2008年开始,在各课题组、专题组研究成果基础上,项目办公室开始组织撰写并提炼出战略研究成果要点报告和战略研究综合报告。之后,多次征求各部门意见,认真修改,反复凝练,字斟句酌,数易其稿,保证研究成果站位高、理念新、视野宽、措施实。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全部研究任务,取得丰硕成果,最终成稿达600多万字,堪称中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部百科全书。

记者: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将环境形势概括为“局部有所好转,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我们知道,社会各界对环境形势的判断一直有些争论。您怎么看待我国当前的环境形势?

徐匡迪:对环境形势的科学判断直接关系到我国重大环境决策和部署。经过多年努力,环保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两项约束性指标已如期完成,这些成绩应当予以充分肯定。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快速化和城镇化过程中,我国的环境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虽然局部有所改善,但是全国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还没有走到改善环境质量的“拐点”,环境保护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关于环境形势的判断,战略研究课题组斟酌、争论了很长时间。可能争论双方从各自角度出发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觉得在战略研究中还是应该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从实际出发,承认客观现实,这才是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因此用四句话概括了当前的环保形势:“局部有所好转,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

战略研究课题组还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的特征进行研究,分阶段提出了2020年、2030年和2050年的战略目标。我们预计我国城市化和化到2030年可以基本完成,在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面临的环境压力是非常大的,城市化和化完成后,环境的压力才会逐步减轻。我国要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但环境承载力又非常有限,这就是中国特色。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由消费带来的污染也在增加。现在广大人民群众温饱问题才刚刚解决,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环境和资源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瓶颈和制约,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才能解决。我们在研究中提出,我国环境形势面临的压力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大,环境资源问题比任何国家都突出,解决起来比任何国家都困难,这个观点也得到大家的认同。

记者: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报告有600多万字,汇集了多部门、多行业、多学科的力量,从战略层面提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您认为本次研究成果具有哪些特点?

徐匡迪:这次战略研究在对我国环境形势的紧迫性、严峻性的基本认识下,系统回顾了我国30多年的环保工作历程,深入分析了环境问题成因,认真总结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一些较为深刻的共识,提出了环境保护的战略思想、方针、目标、任务和措施。在环保方针目标、环保政策措施等诸多方面做了新思考、新探索、新概括,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建议。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是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了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为主线的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思路,总结了“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发展道路的惨痛教训,提出了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的重大命题,明确了内涵,形成了正确处理六大关系和建设六大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框架体系。

二是明确了环保是国家战略而不是部门战略的较高定位,使整个研究从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来深刻揭示和剖析长期困扰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若干全局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国家层次上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政治、国际等各领域的发展和需求,提出解决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宏观战略思想、目标、措施和建议。

三是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大气、噪声、固体废物、土壤、生态保护、物种资源、核与辐射等环境要素战略研究,城市、农村、、能源与温室气体、环境与健康等领域环境战略研究,涉及法制、体制、区划、投入、环境经济政策、公众参与等保障战略以及七个省(区、市)环境战略研究。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任务、保障措施和重要建议。

四是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经验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国内研究与国际研究成果相结合,针对当前环境保护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充分讨论、反复论证。参与这项研究的专家学者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个观点、每个数据,确保研究成果内容丰富、基础扎实、资料翔实,成果具有较高的可参考性和可操作性。

记者:下一步如何做好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工作?

徐匡迪:宏观战略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来之不易;进一步应用好这些成果,非常必要。战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生态环保的新举措、新政策,将更有利于推动今后我国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并为党中央、国务院进行环境保护重大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在研究成果的推广和运用中,中国工程院将继续与环保部及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利用中国工程院在工程技术领域的独特优势,积极运用战略研究成果。我们要积极开展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重要支撑。要对环境宏观战略研究中涉及的一些环境工程技术难题开展深入研究,组织专家开展技术攻关,为破解环境保护难题提供技术保障。要利用各种形式积极宣传战略研究成果,普及环保技术知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环保。(记者 武卫政)

2011年元旦前夕,历时三年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圆满完成。这项由中国工程院、环境保护部共同组织的重大研究项目取得哪些成果?记者就此专访了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领导小组组长徐匡迪院士。

记者:环境宏观战略研究顺利完成各项研究任务,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开展这项重大研究的背景。

徐匡迪: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是在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日益尖锐,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重要转型时期的历史背景下,经国务院批准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研究于2007年5月正式启动。

我国环境问题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它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科技、国际等息息相关,环境问题的成因非常复杂,且多因素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因此,解决我国环境问题就事论事是行不通的,必须从宏观和战略层面加强研究。长期的环保实践也表明,要最终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把环境目标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各项政策有机地协调统一起来,必须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环境恶化的趋势。

为此,2007年初,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提出开展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的设想,并组织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的部分院士进行座谈,讨论开展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专家们认为,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为破解环境保护的难点问题指明了方向,也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为组织环境宏观战略研究的时机已经成熟,各方面的条件已经具备。报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后,正式启动。

记者: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历时三年,由中国工程院和环境保护部牵头共同组织。请您介绍一下战略研究组织实施的情况。

徐匡迪: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学科的高层次、综合性、系统性研究,从国家宏观战略层面出发而不是部门角度,为党和国家在环境与发展领域的重大决策提供支持。为保证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专家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项目领导小组由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以及国务院17个部门组成,由我和环境保护部周生贤部长等分别担任领导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沈国舫等四位院士组成专家领导小组。建立了4大课题组和29个专题组,确定了课题组长全面指导、专题责任专家组织保证、首席专家业务负责相结合、多部门联合研究的责任制度。本着“以省为主,自愿申报,统一组织,跟踪指导,适当支持”的原则,启动了江苏、重庆、新疆等七个省(区、市)地方环境战略研究。

战略研究吸纳了数百位高水平的专家参加,其中有两院院士50多位。课题组、专题组突破专业界限,积极吸纳环境、经济、社会、法律、贸易、技术和外交等多领域的专家参与研究。大家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投入研究,努力使研究体现宏观性、战略性和高水平、高质量。

三年来,环境宏观战略研究项目组按照“总结过去、指导现在、谋划未来”的总体要求,研究重大问题,推进研究工作开展。项目各课题组和专题组分别组织了一系列的调研、研讨与座谈,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组织召开各类会议数十次,对研究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性问题反复推敲、讨论,最后形成了相应的专题研究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

从2008年开始,在各课题组、专题组研究成果基础上,项目办公室开始组织撰写并提炼出战略研究成果要点报告和战略研究综合报告。之后,多次征求各部门意见,认真修改,反复凝练,字斟句酌,数易其稿,保证研究成果站位高、理念新、视野宽、措施实。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全部研究任务,取得丰硕成果,最终成稿达600多万字,堪称中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部百科全书。

分享到:
 
 
 
 发表留言
昵称:
标题:
内容:
验证码:      看不清
    
版权声明: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本站完整栏目、版面设计,或私自在服务器上做镜像。转载或转贴本网站原创作品的,都应注明本网站名称、网址、作者。如有违反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
 在本网站除署名为本站编辑、记者的,所有发表的文章、点评,均不代表本站观点,一律文责自负。发现有违法的言论,将不事先通知即行删除。本网站对于论坛网友发布的内容所引发的版权、署名权的异议及纠纷,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站提供的标题联接无法长期保证链接的有效性。
网站导航 | 云平台服务规则 | 隐私保护规则 | 网络安全法规 | 档案保存编辑指南 | 网站信息发布指南
《中国净水行业公益网》编辑部 电话:021-58361338 沪ICP备12007590号: